长江商报消息 37类已被外地企业和个人“瓜分”
■ 本报记者 熊丽 吴凌
本报昨日报道《“楚商”商标被抢注,湖北企业面临侵权尴尬》后,多家企业质疑,湖北在叫响楚商的同时,怎么商标被省外企业抢注?“湖北人表示很不舒服”。
昨日,记者联系省内外多家注册了“楚商”商标的企业、省内以楚商为名的企业和组织,其中,湖北唯一一家拥有“楚商”商标的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如果有需要,愿意与湖北企业以合作形式,共享‘楚商’商标。”
追踪
湖南抢注企业联系电话打不通
记者调查发现,湖南省湖湘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19个类别的“楚商”商标。
昨日,记者在网上搜索“湖南省湖湘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”,竟没有发现一个“像样”的官方网站。在“中国企业在线”网上,只有公司地址、联系人、联系电话、简介等基本信息。其中,该公司地址为长沙市长沙县经济开发区,简介却完全看不出公司的性质、产品、业务范围等信息,网站上的公司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。从网上其他信息显示,该公司隶属于“湖南开源集团”。
此前,负责楚商联合会相关事务的省工商联工作人员介绍,去年9月,省工商联和省广电总台联合出资成立的楚商纵横天下传媒公司,在申请注册“楚商”、“天下楚商”等商标时,被告知已被抢先注册,注册失败。
记者昨日再次致电省工商联,却被告知没有人曾去注册“楚商”商标,也不清楚商标的具体事宜。
在武昌中北路姚家岭,有一栋写有“楚商大厦”的大楼,作为为湖北商人正名、叫响“楚商”的组织楚商发展促进会就位于这栋楼。
湖北省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程爱芬介绍,早在2010年,促进会就想到了要注册“楚商”商标,但是发现已经有促进会的会员企业提前注册了,“我们就和会员企业达成了协议,促进会可以无偿使用商标,使用范围主要在会议及大厦不动产方面。”
记者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官方网站(中国商标网)查询发现,促进会的这家会员企业位于北京,主营餐饮,涵盖了3个商标类别,于2010年12月28日注册公告。值得一提的是,该商标是以企业负责人个人的名义申请注册,并非以企业名义。
调查
在京湖北商人注册10类“楚商”商标
商标注册类别共有45个,昨日,记者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发现,所有注册“楚商”商标的企业和个人里,除湖南省一家企业注册了19个类别的“楚商”商标外,还有一家北京的企业在2012年注册了9个类别的“楚商”商标,分别是6类、40类、39类、36类(2个)、43类、19类、35类、20类、37类,涉及到金属建筑材料、运输业、金融保险业、家具等多个不同的行业。其中,19类、20类、35类、39类商标已于2013年11月和12月通过审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