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李罡)称自己才是拥有240多年历史的稻香村糕点的“老祖宗”,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在申请注册新“稻香村”商标遇阻之后,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北京糕点界老大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,拉开架势要争夺“稻香村”商标。昨天此案在北京市一中法院开庭审理。“苏稻”和“北稻”当庭互指对方“傍名牌”、“搭便车”。
此案的导火索是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公司申请注册新的“稻香村”商标遭到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阻挠,国家商评委受理“北稻”的商标异议申请之后,裁定对苏州稻香村申请注册的“稻香村”商标不予注册。所以此案的第一被告是国家商评委,而北京稻香村则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。
苏州稻香村
乾隆曾赐名正宗在苏州
由于此案的焦点之一是谁是稻香村糕点的老祖宗,所以原告苏州稻香村的律师马翔张口就讲起了稻香村糕点的历史。
马翔称,吴(苏州)地的风俗有婚嫁、给孩子办满月、给老人祝寿、祭祀等宴请必须要以茶点招待客人的习俗,所以苏州的糕点业在清朝时就非常发达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,一家生产南味糕点的食品店在苏州观前街开业,这就是最早的稻香村。由于这家糕点店选料讲究、做工精细,很快就成为了苏州糕点界的名牌。据说乾隆爷吃了苏州稻香村的糕点后龙颜大悦,钦赐匾额“稻香村”。清光绪年间,稻香村糕点的生产技术才流传到北京、保定等地。1999年和2004年苏州稻香村糕点两次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。
而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1984年才成立。开始北京稻香村是从保定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“借用”稻香村的牌子。没承想,北京稻香村“借用”稻香村的牌子获得了极高的经济利益之后还不满足,竟然要反客为主,背着苏州稻香村向商标局申请注册“北京稻香村”商标,意图通过“傍名牌”、“搭便车”谋取非法利益。苏州稻香村得知此消息后,立刻向商标局提出异议,商标局才未予注册。
苏州稻香村还认为,北京稻香村“借用”稻香村的商标生产糕点,其获得的美誉应该归属商标权利人苏州稻香村。
北京稻香村
鼻祖不重要关键看现状
针对苏州稻香村的说法,北京稻香村公司显得很不以为然。
“北稻”公司表示,北京稻香村始建于(清光绪21年)1895年,是北京第一家生产南味食品的企业。历史虽然没有苏州稻香村久远,但是谁都知道清朝时还没有商标法。谁是稻香村的“鼻祖”不重要,重要的是北京稻香村经过近30年的发展,目前已经拥有18亿元的资产,29个直营店、81个加盟店和300多个经销网点,销售区域以北京为主,辐射到河北、内蒙古、山西等13个省区市。国家商务部曾经正式授予北京稻香村中华老字号。
北京稻香村还称,苏州稻香村糕点虽然是稻香村糕点的“祖师爷”,但是却不是“稻香村”商标的最早注册者。根据保定中院的判决书,最早注册“稻香村”商标的企业是保定稻香村食品厂。由于历史原因,保定企业无偿将“稻香村”商标转让给了苏州稻香村造成国有资产流失,保定市国资委曾向苏州稻香村索要“稻香村”商标。而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曾在馅饼、元宵上取得了“稻香村”商标。
北京稻香村认为,苏州稻香村是看到北京稻香村的市场异常红火而眼红,想通过注册“稻香村”商标“搭便车”、“傍名牌”,侵吞北京稻香村的市场。
商评委
商标保护应尊重公众认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