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 / 专业 / 悉心 / 高效 / 共赢
本报记者胡颖异长沙报道
5月28日,这两年刚火起来的“方记虾尾”合伙人之一方会林,在自己的微信上发布《致歉书》,打算将微博名改为@岳阳方记虾尾,而新浪微博上已经有一用户名为@岳阳方记虾尾,微博维护者正是“方记虾尾”的另一个合伙人王某。
方会林表示,因为自己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,“方记虾尾”的商标被王某注册,而自己不得不退出之前与其合伙开设的两家小店,自立门户。
昨晚,记者见到了在河西找门面的方会林,他告诉记者,“信任危机”是导致两人面临分手的原因。
创业:带两三万来长沙想开虾尾店
46岁的方会林看上去很腼腆,不像做生意的人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早在20年前就开始在岳阳做虾尾了。
“1990年的时候,虾子只要5、6毛钱一斤。”方会林回忆,但那时的虾子个体很大,没什么人吃,许多个头不大的丢在地上没人要。他便和老婆把虾子头掐了捡回去自己做着吃,发现味道还不错。
渐渐地,两人研究出了一套做虾尾的方法。夫妻俩开了个小店,做虾尾夜宵生意,6毛一斤的虾子,他们卖5毛一个。因为口味好,生意日渐红火起来,方氏这一做就是20年。
然而,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,门面房东“眼红”了,以涨租金为由,将铺面收了回去。方会林没辙,他听说长沙虾尾生意不错,于是带上两三万块钱,和妻子来到长沙,“想在这里做出一番天地”。“那时候身上没什么钱,没想到长沙的门面这么贵。”说起刚来长沙的那阵子,方会林说当初身上只有这么点钱,长沙位置好一点的门面,盘下来最少都要十多万。看了几个月,也没有找到合适的。“刚开始还住高桥50块钱一天的宾馆,后来干脆晚上睡在老乡家,白天去打一点零时工。”他说。
牵手:老乡盘店铺、自己出技术
一次偶然的机会,方会林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、老乡王某。方会林说,当时王某在书院路花8万元盘下一家门面,正在考虑做什么项目。两人一合计,便决定合伙开一家虾尾店。两人就签订了合同,按股份制分红,方会林出资一万元,负责虾尾店的技术,王某则提供门面,两人各占股50%。
2011年8月,小店开张,两人都很有信心将这份事业经营好。方会林更是每天自己下厨、进货、买菜洗碗。老婆则负责收银和服务员的工作,每一桌客人吃完,她都要上前问一句菜合不合口味,有什么需要改进的。不少方记的老客人,至今对这位胖乎乎的老板娘记忆犹新。
2012年的虾尾在长沙火了,方记因为口味独特,得到了不少长沙“吃货”的青睐。两个合伙人又在劳动路开了一家分店。这一次,盘门面、装修总共花了46万左右,王某拿出了19万,占股42%,方出了27万占股58%。
刚开始,两个外地人都不懂什么是玩微博、微信。是许多顾客来店里拍照发微博,才让他们想起可以借助微博、微信平台。于是两人注册了一个新浪微博,现在也有粉丝近1500人。后来,微信也渐渐火起来,有什么优惠信息,方会林也会在自己的官方微信上第一时间公布。于是,才有了开头公布《致歉信》的一幕。
矛盾:两股东出现“信任危机”
随着生意一天天见好,眼红的人也越来越多。“不知道他哪听到的闲言碎语,说我不该分那么多钱。”方会林说起两个人矛盾的起因,他觉得是王某猜忌自己管账,多拿了钱。“所以今年开始,他要求自己管账。”
因为账目一直是透明的,方会林同意了王某的建议。可是不到一个月,大量的账目让王某忙不过来,方会林只好又接手了里里外外的事务,但是作为股东,王某仍然想参与到账目的管理之中。
“就这样反反复复闹了几次。俗话说,用人不疑。他这样做,很伤我的心。”方会林说,决心跟王某“分手”,是今年3月的事情。
“王提出,书院路老店铺面是他出的,所以我不能分红。”方会林说,开店以来,店内大大小小的事物他都和妻子亲力亲为,有时候客人多,守店守到凌晨5、6点。辛苦不愿多提,毕竟两人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在奋斗。